龙,中华民族之图腾,从古至今一直是被推崇的“神”的地位,龙到底是否存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而我个人而言是趋向于存在的,并非民间流传的神话之物。有一个简单的逻辑:比如一个凡人哪怕是一代统治者臆造出来的事物,也仅仅能小范围、短时间内进行民间流传,绝不可能各朝各代不间断地传颂,甚至各朝各代王公贵族引以为等级制度的标准,如果是纯属虚假,逻辑是通不过的。另外,比如12生肖一样,为啥唯独龙被定为臆造?我认为能各朝各代不间断传颂的事物,且各朝各代都有龙之型、纹的流传,这是很难断为臆造的。也许是某个阶段的某种原因,导致了龙这种生物的消失,好比恐龙。
然而,在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战国、汉代是龙纹玉佩在王公贵族中是最为盛行的时代,往往赋予身份等级乃至皇权的象征。今天我们就说说战汉S形玉龙。用了一天时间,把国内外几乎大大小小博物馆馆藏中国战汉S形玉龙做了个归总。
从如此多的博物馆馆藏不难推断:尺寸较大的S玉龙,绝大多数都是做工粗糙,用料较差,一般都是青玉中种较次的青料,考古发现此类S玉龙常有未完工现象存在。相反,尺寸较小的基本都是用料上乘,做工考究,精美飘逸。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和古人的丧葬制度与玉料稀缺程度有关,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可见当时开采玉料极其困难,玉料极为珍贵,所以尺寸较大的一般都是古代王公贵族去世之后,根据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为他匆匆赶制的一批与他生前身份地位所匹配的玉器用来入殓陪葬,此等称作殓玉,也叫丧葬用玉。正因为开采玉料极其困难导致玉料极度稀缺,所以一般丧葬用玉都是比较差的料。而尺寸比较小的S玉龙,一般都是墓主人生前心爱之物,平时用于佩戴、把玩或礼仪之用,所以用料一般都比较上乘,做工比较精细,很少有未完工现象。
在各大拍卖行的价格方面也能知道:一般这类又大料又差的丧葬用玉,价格远不如小而美的精美之物。外行人眼里的“又高又大”应该更贵的这个理念是错误的。就如同类型的玉璧一样,正常适合佩戴4到5厘米左右的黄金尺寸玉璧远比十几厘米直径的玉璧价格来的高的多。
但并不是绝对的尺寸大的用料一定差或做工粗,极少数的S玉龙也有尺寸大用料精的,国内外唯一一个博物馆馆藏S玉龙就出现了这个现象,那就是徐州博物馆,这是特例。当然如果达到了尺寸又大、用料又好、做工又精的话,那这类极少的精品价格就远远超过我们想象了。
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国家博物馆:
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华夏之华特展瑞节信玉-山西古代玉器:
北美洲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玉器:
弗里尔博物馆收藏的洛阳金村战国古墓玉器:
广东省广州市南汉二陵博物馆:
广东省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玉器(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
河北省满城刘胜墓中山国王族玉器:
河南省博物院:
河南省开封博物馆:
河南省洛阳金村出土玉器: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
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楚墓:
江苏省南京博物院:
江苏省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鸿山越国贵族墓:
江苏徐州市博物馆:
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美国哈佛赛德勒博物馆——温索普的玉: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
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
美国伍斯特艺术博物馆:
美国芝加哥馆:
山东省曲阜孔子博物馆:
山西省博物院: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陕西省咸阳市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
天津市博物馆:
香港懷親閣(怀亲阁)藏玉:
香港中文大学“玉泽恒辉”喜闻过斋藏玉展:
英国大英博物馆:
从如此多的博物馆馆藏不难推断:尺寸较大的S玉龙,绝大多数都是做工粗糙,用料较差,一般都是青玉中种较次的青料,考古发现此类S玉龙常有未完工现象存在。相反,尺寸较小的基本都是用料上乘,做工考究,精美飘逸。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和古人的丧葬制度与玉料稀缺程度有关,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可见当时开采玉料极其困难,玉料极为珍贵,所以尺寸较大的一般都是古代王公贵族去世之后,根据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为他匆匆赶制的一批与他生前身份地位所匹配的玉器用来入殓陪葬,此等称作殓玉,也叫丧葬用玉。正因为开采玉料极其困难导致玉料极度稀缺,所以一般丧葬用玉都是比较差的料。而尺寸比较小的S玉龙,一般都是墓主人生前心爱之物,平时用于佩戴、把玩或礼仪之用,所以用料一般都比较上乘,做工比较精细,很少有未完工现象。
在各大拍卖行的价格方面也能知道:一般这类又大料又差的丧葬用玉,价格远不如小而美的精美之物。外行人眼里的“又高又大”应该更贵的这个理念是错误的。就如同类型的玉璧一样,正常适合佩戴4到5厘米左右的黄金尺寸玉璧远比十几厘米直径的玉璧价格来的高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