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兖州古城的标志——兴隆塔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1 10:23:53    

兖州古城的标志

兖州博物馆院内有一座兴隆塔,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寺久已毁圯而塔岿然独存。兴隆塔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塔内尚有北宋及清代重修的碑记数块。塔的造型端庄挺拔,直插云天,下部厚重,七层以上骤然缩小,上六层为一体,分明缩小,高十四米,状似“塔上塔”,故又被人称为“子母塔”,这种形式为国内所仅见。

该塔第一层至第七层,内有螺旋式砖砌台阶,游人可盘旋而上,共146级。第七层四面有塔门,出塔门环塔有平台亦称观景台,平台宽约两米,平台周边立有雕花石栏,凭栏远眺,居高临下,让人心旷神怡,无边景色尽收眼底,俯瞰兖州古城状如棋盘,一目了然,各式建筑错落有致,行人蠕动点点如蚁。紧邻城东的泗河蜿蜒曲折波光粼粼宛如玉带,及远望去曲阜孔庙的琉璃黄瓦金光闪闪,依稀可见。

兴隆塔的第七层以上,即第八层至塔顶的第十三层,塔身骤然缩小,仍为空心,塔内曾有木梯可达塔顶。塔顶尖是一个金黄色琉璃葫芦,俗称“塔刹”,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熠熠,十分醒目。

兴隆塔的第一层是佛室,二至七层内部都有佛龛,佛龛内都有石雕佛像。佛塔每层外围有砖檐,唯独一层是双檐,以上均为单檐。登塔须从一层北门进入,二层以上都有砖雕的盲窗和盲门,样式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塔内壁分别嵌有十多块刻石,分别记载了该塔重修重建的不同年代和过程等,十分珍贵。

佛舍利

佛塔是供奉佛祖舍利的建筑,是佛教的惯例。佛塔多为十三层是有一定寓意的,下七层寓“七级浮屠”,上六层寓“六道轮回”。佛祖生于二千五百年前的北印度迦比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所以各地佛塔也都建在所在寺院的西南角,朝向佛祖的诞生地,以示对佛祖圣地的向往与怀念。

1958年毛主席在兖州火车站接见当地领导时曾饶有兴趣地询问兖州隋塔的情况,也许是方言的原因,当地领导认为是主席关心群众的吃水问题,问的是兖州的水塔,一番紧张之后便以铁路机务段仅有的水塔作答,受到了主席“当官要了解历史”的教导。

1948年解放兖州城的战斗中,守城敌军在兴隆塔第七层平台上设立了指挥部,居高临下指挥作战,对攻城部队造成了很大伤亡,攻城部队对兴隆塔进行炮击,致使第七层平台和第八层九层西南面的塔身被击毁,门、窗、塔檐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石函

鎏金银棺

金瓶

2008年兴隆塔地宫被盗,部分文物被海关查获,兴隆塔地宫的文物就此公诸于世,有石函、鎏金银棺、金瓶等一批珍贵文物。近年,文物部门在对兴隆塔地宫的维修加固过程中,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包括一座石函,石函内又发现了鎏金银棺、金瓶、舍利、“佛牙”和玻璃瓶等文物。石棺外还有一块“安葬舍利”碑刻,介绍了兴隆塔和地宫的建造年代、原因和经过,记述了顶骨真身舍利的来历和供养过程。经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